调味品营养成分表纳转换食盐,减少食盐摄入的方法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调味品营养成分表纳转换食盐的问题,以及和减少食盐摄入的方法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一、酱油代替食盐,算是低盐饮食吗

肾病患者们都有过被医生督促着“限盐、限盐、限盐!”的经历。可习惯了“重口味”的患者,一限盐,清汤寡水真是难以下咽。慢慢地肾病患者就用酱油代替盐,使菜肴变得美味。

炒菜时酱油代替盐,算是低盐饮食吗?

如果大家添加的酱油不多,量比较少,那其实算是低盐饮食的,但如果因为过于信任酱油的含钠量比食盐低,就不管不顾尽情地放酱油,企图让菜变得和之前的饮食习惯一样重口,那就是不可取的。

因为酱油的含钠量虽然比食盐低,但仍属于高钠调味料,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购买的酱油的营养成分表,其中的钠含量一定要比其他成分高出很多,市面上所售卖的不同品牌的酱油,它们的平均钠含量差不多在1000mg/15ml左右,即使是钠含量最低的酱油,也有600多毫克(每15毫升)。

如果我们在做菜时一次放入一个汤匙的酱油,我们相当于放了将近一克的钠,很多朋友可能另外还会再加点盐,即使盐加得很少,这一道菜的含钠量也会比较高,如果每道菜都这么做的话,肾友吃饭时很容易就会摄入大量的钠,这就明显违背了肾友想要限盐、限钠的初衷了。

因此,平时做菜如何减少盐分的使用,不仅仅指的是食用盐,还应该考虑酱油、豆瓣酱、辣椒酱、咸菜、泡菜、黄豆酱等等这些含盐量也一点都不低的炒菜佐料。

平时注意养成看“营养成分表”的好习惯,做到炒菜时心中有数,就能很好地帮助你在炒菜时控制盐的摄入量了。

1.调味品替代法。可以用醋,柠檬汁、香料、姜等调味品替代一部分盐和酱油。

3.烹饪菜肴时,将少量盐撒在食物表面而不将盐烹制于食物中。

4.做饭菜时使用专用小勺量取食盐,控制用盐量,每天盐分的摄入量最好控制在三克以内。不要在餐桌上摆放盐瓶。

5.拒绝所有腌制食品、酱菜和含盐的小吃。注意食物标签上含钠量。

6.多吃新鲜食物少吃加工食物。新鲜食物,味道鲜美,即便少盐也不会觉得难吃。

1克盐=5克味精=5毫升酱油=10克鸡精=一小块酱豆腐=7克干酱。肾友们可以参考一下用料,严格控制盐分的摄入。

二、味精是怎么做成的

1、味精是鲜味调味品类烹饪原料,以小麦、大豆等含蛋白质较多的原料经水解法制得或以淀粉为原料经发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种粉末状或结晶状的调味品,也可用甜菜、蜂蜜等通过化学合成制作。

2、味精在都市传说中具有许多危害,版本也不尽相同。许多人“相信”味精有害,很重要一个原因认为它是“化学工业品”。

3、虽然味精亮晶晶的,好像一种化工产品,其实它和酱油、醋一样,都是一种酿造产品,可以增进人们的食欲,提高人体对其他各种食物的吸收能力,对人体有一定的滋补作用。

4、味精的诞生和使用只有百年的历史,但对于拥有几千年历史的美食大国而言,没有味精,依靠各种天然食材混搭也能提出鲜味来。据说,古时“鲜”字的写法本是三个鱼字。鱼本鲜中之最,三个鱼就更鲜了。

5、春秋时代齐桓公的御厨易牙首创了“鱼腹藏羊肉”这道菜,从而开创了天然食材混搭提鲜之道。以鱼、羊二味合烹为馔,千古流传,成为“鲜”字之本,于是后来“鲜”字的写法才改为“鱼”加“羊”。

6、古人最常用的是食材混搭煮制高汤提鲜,俗话说,“艺人的腔,厨子的汤”,制作出优质的清汤或奶汤,是使菜肴增鲜的最佳手段。在发明味精前,高汤几乎是全世界每一个专业后厨的必备品,用高汤代替水是让菜品变得更加鲜美的利器。

7、中餐的开水白菜、鱼翅捞饭需要鸡肉火腿清汤和鸡爪猪肉浓汤;日料寿喜烧、茶碗蒸需要柴鱼昆布高汤“出汁”;意大利炖饭需要鸡高汤;西班牙海鲜饭需要鱼或者海鲜高汤;当然还有各国素食里的素高汤等等。

8、除了采用高汤提鲜外,古人常将蟹肉、蟹油、蟹黄用猪油“炼”后收贮起来,俗称“蟹油”,供制作肴馔时用。

9、这种方法,江苏、浙江民间至今仍颇盛行。无论烧菜、制馅,还是下面条,都可以放入适当的“蟹油”,其味之鲜,不可言传。另外,用虾籽取鲜也是常用的方法。烧汤做菜先入虾籽,其增鲜效果不亚于味精。

10、此外,古人还常将一些比较鲜美的食品原料磨成粉,制作成原始的“味精”撒在菜肴中以增鲜。如清顾仲所撰的《养小录》中就记有用笋粉和蘑菇粉提鲜。

11、清朝时期的鲁菜成为宫廷菜的重要原因,鲁菜师傅能从各种海鲜里提出鲜味来,比如将海肠子烘干研磨成粉,做菜时撒进去,这种原始的“味精”使得普通的菜肴立马变鲜。

12、鲜味食物不需再放味精。很多食材本身就很鲜美,如鱼虾海鲜、鸡蛋、肉类等,这些食材鲜味的重要来源是谷氨酸,与菜肴中的盐相遇加热后,自然就会生成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

13、油炸食物不能放味精。味精在80℃-100℃时的溶解度最好,如果温度高于100℃,会让鲜味变淡,超过120℃,则会产生焦谷酸钠,这个物质具有毒性。因此,油炸煎烤的食物是不能放味精的,普通烹饪菜肴也是要在菜肴即将离火时才能加入味精。

14、甜味菜不用放味精。味精的鲜味在咸味菜肴中才能有鲜美表现,如果在甜味菜中放入味精,不但不能增鲜,反而会抑制甜鲜的本味,并产生一股异味。

15、参考资料:人民网---味精舌尖之鲜的奥秘

三、减少食盐摄入的方法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可是,对于重口味的我,该如何做到食盐减量?

烹调时应尽可能保留食材的天然味道,烹调时就不需要加入过多的食盐等调味品来增加食物的滋味。另外,可通过不同味道的调节来减少对咸味的依赖。如在烹制菜肴时放少许醋,提高菜肴的鲜香味,有助适应少盐食物;也可以在烹调食物时使用花椒、八角、辣椒、葱、姜、蒜等天然调味料来调味。高血压风险较高的人也可以使用高钾低钠盐,既满足了咸味的要求,又可减少钠的摄入。

学习量化。使用限盐勺罐,逐渐减少用量。

替代法。烹调时多用醋、柠檬汁、香料、姜等调味,替代一部分盐和酱油。

适量肉类。肉类烹调时用盐较多,适量食用可减少盐的摄入。相反,蔬菜不易吸盐。

烹调方法多样。多采用蒸、烤、煮等烹调方法,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不是每道菜都需要加盐。

少吃零食。零食多为高盐食物,看标签拒绝高盐食品。

烹制菜肴可以等到快出锅时再加盐,能够在保持同样咸味的情况下,减少食盐用量。对于炖、煮菜肴,由于汤水较多,更要减少食盐用量。烹制菜肴时加糖会掩盖咸味,所以不能仅凭品尝来判断食盐是否过量,而应该使用量具。用咸菜作烹调配料时,可先用水冲洗或浸泡,以减少盐的含量。

在家烹饪时的用盐量不应完全按每人每天6g计算,应考虑大人、孩子不同,还有日常零食、即食食品、黄酱、酱油等的食盐含量。如果在家只烹饪一餐,则应该按照餐次食物分配比例计算食盐用量,如午餐占三餐的40%,则一餐每人的食盐用量不超过2.4g(6g*40%)。

注意隐形钠问题,少吃高盐(钠)食品

一些加工食品虽然吃起来没有咸味,但在加工过程中都添加了食盐,如面包、面条、饼干等;鸡精、味精含钠量较高,应特别注意。

某些腌制食品和预包装食品属于高盐(钠)食品。为控制食盐摄入量,最好的办法是少买高盐食品,少吃腌制食品。

预包装食品的营养标签中钠是强制标示项目,购买时应注意食品的钠含量。一般而言,超过钠30%NRV(营养素参考数值)的食品需要注意少购少吃。

隐形盐包括酱油、酱类、咸菜以及高盐食品。一些食品食用量很少,就占成人全天钠1/3的摄入量。

◆一小袋15g榨菜、酱大头菜、冬菜(约1.6g盐)

除高水碘地区,推荐食用碘盐,尤其有儿童少年、孕妇乳母的家庭,更应该食用碘盐,预防碘缺乏。我国除个别地区属于环境高碘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环境碘含量较低。为了预防碘缺乏对健康的危害,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实施食盐加碘的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碘缺乏病的流行。

碘在高温、潮湿环境或遇到食醋等酸性物质,很容易挥发掉,所以家庭在购买、保存和使用碘盐时应注意:

购买正规商店出售的、贴有碘盐标志的碘盐;

不要存放时间过长,要随吃随买;

装入有盖的容器,存放于阴凉、避光、干燥的地方;

炒菜、做汤待快熟出锅时放盐效果好;

关于调味品营养成分表纳转换食盐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