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教研究(江苏高教)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黑龙江高教研究,以及江苏高教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假如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黑龙江高教研究是什么期刊
  2. 黑龙江高教研究是c刊吗
  3. 黑龙江高教研究是核心期刊吗
  4. 关于高校教材出版的几点思考:高校教材

一、黑龙江高教研究是什么期刊

1、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82年。黑龙江高教研究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主管,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高教学会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2、黑龙江高教研究主要栏目设有:教育学博士论坛、高等教育理论、大学治理、比较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招生与就业、改革与发展等。

3、黑龙江高教研究已被万方收录(中)、CSSCI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收录。

二、黑龙江高教研究是c刊吗

1、黑龙江高教研究不是c刊。黑龙江高教研究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月刊,期刊创办于1982年。黑龙江高教研究是哈尔滨师范大学主管、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2、黑龙江高教研究主要栏目设有:教育学博士论坛、高等教育理论、大学治理、比较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招生与就业、改革与发展等。

3、黑龙江高教研究已被万方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CSSCI南大核心期刊(含扩展版)、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收录。

4、黑龙江高教研究获得荣誉情况: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三、黑龙江高教研究是核心期刊吗

《黑龙江高教研究》创刊于1982年,月刊,是由哈尔滨师范大学主管,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高等教育类学术期刊。据2019年11月第10期期刊内页显示,《黑龙江高教研究》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23人,编辑部有责任编辑5人,设主编1人、副主编1人、常务副主编1人。

1982年,《黑龙江高教研究》创刊,不定期发行。1982年,该刊刊期以季刊稳定发行。《黑龙江高教研究》总被下载3990404次、总被引111924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887、(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592。

据2019年11月13日中国知网显示,《黑龙江高教研究》出版文献共14538篇。据2019年11月1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黑龙江高教研究》载文量为11461篇、基金论文量为4982篇。

据2019年11月1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黑龙江高教研究》被引量为74503次、下载量为586507次;据2015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显示,《黑龙江高教研究》影响因子为1.19,在全部统计源期刊(6735种)中排第707名,在教育类排名(346种)中排第36名。

四、关于高校教材出版的几点思考:高校教材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从事高校教材出版5年来的经验,阐述了高校教材出版过程中存在的同质出版、精品匮乏、复印成风等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高校教材;出版;问题;对策

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能否为社会输送时代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而高校教材则是决定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人才的培养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国家除了特别重视基础教育教材的建设外,也十分重视高校教材的建设。教育部先后规划了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以及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等,目前正在进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遴选工作。大学出版社也将高校教材的出版作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致力于高校教材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高校教材的建设与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高校教材的出版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仅就目前高校教材出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谈一些笔者的看法。

笔者以“物理化学”为关键词,在当当网进行检索,共检索到相关图书(包括物理化学教材、学习指导用书、实验等)共计299种商品。而公共课教材的版本则更多了。笔者以“大学计算机基础”为关键词,则在当当网共检索到1380种商品。由此可以看出高校教材同质出版的现象之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教材出版的门槛低。对于专业课,一些院校为了体现其在课程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会资助本校教师出版自编教材。或者是由某一所院校牵头,联合几所院校共同来编写,这样的教材发行量基本有保证,出版社有利润(尽管有的书利润极低),作者也还能拿到一些稿酬。对于公共课,即使只有一所学校使用也有较大的使用量,所以成了众多出版社全力争抢的版块,造成出版社之间的恶性竞争,带给教师的则是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出版社和高校教师对公共课教材的出版都是趋之若鹜,结果是几乎每所高校都有一本计算机基础及配套实验教材,而师范院校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公共课的教材也是版本众多。

尽管最近几年国内出版社出版了不少高校教材,但真正称得上精品的教材并不多,甚至有的教材越修订质量越差。笔者认为,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1)许多高校在考核工作量和评定职称时,往往看重的是教师的科研成果,很少考虑教师的教学工作及教材编写工作,加上高校教材销量一般不会很大,编写者的稿酬就不会太多,因此教师(尤其是专家学者)对于编写教材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原本质量不错的教材,修订后反而质量变差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在高校学术风气比较浮躁,学校及教师往往更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了课程和教材建设这些对高校未来发展和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事情。(2)一些出版社为了利益而降低教材出版的门槛,这在公共课教材出版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一方面,他们在稿酬方面给予教师极大的优惠,造成出版社之间的恶性竞争;另一方面,他们对稿件的要求很低,编校过程也存在问题。所以公共课教材粗制滥造现象更为严重,精品教材极度匮乏。

众所周知,高校教材科是负责采购学生用书的专门部门。但是,由于图书采购过程中容易滋生腐败问题,所以一些学校取消了教材科,甚至任课教师不能要求学生统一购书,学生买书完全出于自愿。另外,与基础教育教材相比,高校教材定价相对偏高,一般教材定价都在30~40元。与此相反的是,高校复印成本十分低廉,复印1张A4纸大约在5分钱,复印成本低于购书成本。因此,很多学生都不愿意买书而代之以复印教材。笔者曾经出版过一本新书,作者是该领域非常权威的专家,上课的学生接近90人,结果买书的学生只有29人。高校盛行的教材复印之风对出版社、经销商以及作者的利益都造成了极大冲击。

二、解决高校教材出版问题的一些对策

1.加强行业管理和监督,控制低水平重复出版

目前,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对于基础教育教材设立了严格的立项审查机制并成立了专门的教材审定委员会,只有通过教育部立项并经过审定的教材才能提供给中小学师生使用,对于中小学教辅图书的检查力度也较大。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中小学教材和教辅图书的出版,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相关图书的质量。而对于高校教材,目前相关部门对此的监管力度还不够。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可以参考中小学教材编写的做法,适度加大对高校教材出版的监管。一方面,在立项方面提高要求,严格要求主编的职称和出版社的资质;另一方面,对已出版的高校教材加强质量审查,范围包括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原创性以及编校、印刷质量等方面。这样既可以从源头上控制低水平重复出版的现象,也能提高成品图书的质量。

2.利用政策导向鼓励专家学者编写精品教材

要想编写出一本好的教材,要求作者既要有对该领域的深厚的学术造诣,又要具备教学实践经验。这就对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找到这样的作者本身就是一件难事。而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受考核因素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的热情不高,对于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极低。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如提高教学成果在考评中的比重,给予一定的出版补助等)鼓励教师尤其是知名专家学者积极编写精品教材。

针对高校教材复印之风盛行这一情况,出版社一方面可以适当降低单印张定价,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寻求大学周边书店,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甚至可以直接向学生卖书,让利给学生。一般出版社对高校教材的定价原则是1页0.1元,假设学生买书能拿到70折的折扣价,每页也就7分钱,跟复印的成本就差不多了,但是书的收藏价值比复印的大多了,所以学生在教材和复印件之间选择教材的意愿就会高多了。

以上仅是笔者根据自己从事高校教材出版工作5年来的经历得出的一些体会,实际上,高校教材出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笔者提出的解决办法有的也还不成熟,仅供相关人员参考。总之,要想杜绝高校教材低水平重复出版的现象,相关部门、高校(包括高校教师)以及出版社都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我们相信,只要社会各界都向着提高高校教材质量这一共同目标努力,这一天必将会到来。

[1]陈晓军.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教材出版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7):173-174.

[2]程新晓.对高校教材出版现状的几点思考[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6):54-55.

[3]周红.对高校教材出版现状的分析与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55-256.

[4]戴前虎.高校教材出版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编辑之友,2010(4):25-27.

[5]姚文兵.高校教材出版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6]薛捷,陈侃.开发高校精品教材的两个基本途径[J].教育科学文摘,2009(1):41.

OK,关于黑龙江高教研究和江苏高教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